国家示范区创建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文化 > 国家示范区创建
海沧区文体广电出版旅游局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报告
【发布:2013-08-22】  【作者:高福川、张洁】  【点击数:】  【字体:

          20115月,厦门市被文化部、财政部确认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通过2年多的努力,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关心下,我区紧紧围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为中心,严格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要求,全面完成区、镇(街)、村(居、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达标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努力善公共文化组织支撑和资金、人才、技术等保障措施。目前,我区已经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以高分通过“国家文化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评估验收组”的检查验收。同时,我区还荣获“厦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先进区”称号。

   一、加强领导,保障落实

          海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将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打造“美丽厦门·健康生态新海沧”的重要载体,强化机制保障、督查保障、资金保障。

   ——强化“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综合竞争力”的创建理念,将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写入区政府工作报告,将创建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形成“区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负责、人大政协监督支持、部门和镇街落实推进、群众普遍参与”的可持续、长效性创建保障机制。

   ——成立区领导带头的区创建办,将创建工作列入区政府督办事项,并采取专题协调、现场督评、明查暗访等多种形式,统筹协调、指导督查各项创建工作的落实。

   ——创建工作以来,在市财政拨款500万元创建经费的基础上,海沧区配套建设经费1800万元(区级财政投入1480万元、镇街财政投入320万元),有力保障创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加大建设,完善设施

         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促进海沧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覆盖区、镇(街)、村(居、场)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投资近8亿元建设海沧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东孚文体中心和新阳文化中心启动建设,区图书馆RFID智能馆藏系统建成投用,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馆。全区3个镇(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达到3100%:全区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面积100%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全区38个村(居、场)文化室建设面积100%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全区各镇(街)和村(居、场)100%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三、创新管理,完善机制

         先行先试,积极推进文化人才发展机制、文化活动机制和文化工作者管理机制等三大管理制度:

   ——创新文化人才发展机制,制定并颁布实施了《海沧区文化人才发展规划(2013-2016年)》、《海沧区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和培育暂行办法》、《海沧区关于鼓励文艺创作参展参赛的奖励暂行办法》等文化发展扶持政策。

   ——创新文化活动机制,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与厦门歌舞剧院共同举办“美在海沧”系列文化活动,与海投大摩公司合作开展广场文化演出活动,与海沧旅游集团合力打造闽台民俗阵头表演,与厦门书香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推行图书统一配送流动服务模式。

   ——创新文化工作者管理机制,制定《海沧区文化协管员管理办法》,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网格化管理,每个村居设有政府财政补贴的专职文化协管员。全区现有民间文艺团体170支、文化社团9个、少年儿童艺术培训基地5个、群众文化示范点9个、注册文化志愿者607人。

   四、拓宽渠道,提升服务

     坚持创建为民,深化基层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培训工作和文体设施建设等三大服务:

   ——深化基层文化活动开展。打造“美丽海沧”广场文化活动,每周末定期在区文化中心、阿罗海城市广场、天虹商场、青礁慈济祖宫等处举办“美丽海沧”文艺演出。2013年共举办广场文化活动125场、展览15场。区图书馆在基层建立7个图书分馆、22个图书流动服务点。2013年共开展下基层服务42次,送书到农村、社区、学校、部队、企业等8246册。

   ——深化基层文化培训工作。强化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者业务培训和指导,今年共开设动态和静态艺术两大门类培训20个项目、9800多人次参加。

   ——加强基层文体设施建设。完成村(居、场)57个纳凉点建设;合理配建体育设施,在各村(居)安装健身路径31条,年底前还将在各村(居、场)安装1个可拆卸式游泳池、6个多功能体育健身场所、5套篮球场灯光、5套篮球架、7条健身路径、17台兵乓球桌。

   五、凸显特色,深化对台

       发挥海沧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优势,紧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重要机遇,深化对台文化交流、对台文化载体和对台文化服务等三大对台工程:

   ——以保生慈济文化为抓手,通过六届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以及保生大帝神像赴台湾本岛、金门、澎湖等巡游,构筑对台文化交流前沿阵地。

   ——推进建设海峡两岸中医药博物园区、海峡两岸影视版权交易中心及总部基地和海峡两岸旅游文化综合体等重大对台文化交流载体和文化产业项目,全力打造对台文化交流基地品牌。

   ——邀请台胞热心人士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开设“崇礼学堂·亲子国学读经班”,共同缔造文化海沧。区图书馆设立岛外唯一的“台版图书阅览室”,内有台版图书1.1万多册。深化“美在海沧”主题文化活动,开展送文艺演出、艺术培训、书画摄影展览、书籍刊物、电影等“五送”文化进台企活动,全力打造更具特色、台味更浓的台商投资区。

   六、打造品牌,丰富内涵

         坚持“文化发展为民惠民”的理念,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形成“文化搭台、赛事支撑、群众参与、商贸并进”的文化活动发展格局,积极打造广场文化、节庆文化和体育文化三大系列文化品牌:

   ——以各大广场为依托,打造常态化的“美在海沧”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品牌,并将海沧蜈蚣阁、送王船、新垵五祖拳等特色民俗文化融合到活动中。

   ——以重大节庆为节点,打造海峡两岸(厦门海沧)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玛瑙文化旅游节、汽车文化节等十大特色节庆文化活动品牌。

   ——以丰厚的文化资源为基础,打造国际武术大赛、自行车公开赛、高尔夫公开赛等五大特色体育文化活动品牌。

         美丽海沧、全民参与,文化惠民、共治共享。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紧密结合“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进一步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创新发展模式,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分享到: 更多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