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文化 > 理论研究 |
"中国大妈广场舞"折射出对"文化养老”问题现状的思考 |
【发布:2014-11-25】 【作者:海沧区文化馆 阮文婷】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
“中国大妈广场舞”是最近及其热门的一个话题。广场舞在中国大妈的引领下,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国,甚至延伸到海外。打开百度,我们能轻而易举地搜到一系列“广场舞蹈”与“扰民”相关的新闻报道。“中国大妈在美国跳广场舞扰民被抓、中国大妈在纽约跳广场舞扰民被警察拷走…”等一系列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 广场舞,有人爱之,有人恨之。关于广场舞的分歧,并不在于广场舞本身,广场舞健身、社交、文化等众多好处基本上是得到肯定的,而在于其占用公共场地及其相伴的噪音等“副产品”,给其他群体带来了不便或者带来了骚扰。也就是说,广场舞问题的根结就是失序,什么地方可以跳、什么时间可以跳、经过什么程序以后可以跳、跳的过程中要遵守什么,没有秩序;谁来协调、谁来监管,出了问题,该由谁、依据什么来处理,也没有秩序。“广场舞”带来的矛盾五花八门,各地的相关部门应对之策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地方依然置之不理,有的地方以限音量、限时段、限区域及限设备的“四限”实质上取缔了广场舞。广场舞带来的分歧,要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从研究问题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才能共赢。 从网络上调查的相关数据显示:在年龄特征方面,参与群体基本上在40岁至65岁之间,其中45岁至60岁的群体占到了70%左右;在性别方面,绝大多数是女性,男性只占约5%;在学历方面,主要集中在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约85%左右;在职业特征方面,参与者以个体商户、企业、自由职业、事业单位职工为主,占85%左右;在广场舞所选用的曲目方面,主要是传统文化、风俗、伦理特色鲜明的流行歌曲。 因此,广场舞的对象也就十分清楚了,“中老年女性群体”,也就是文章一开头说的“中国大妈”。两个月前我下村辅导广场舞,一位大妈这样对我说“我们喜欢跳广场舞,因为它给我带来欢乐,如果我跳的够快,孤独就追不上我”这句话揭示了中国养老问题滞后的无奈,也就是文章题目所说的目前中国“文化养老”问题。 一、简析“文化养老”存在的问题 1、文化养老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城乡经济社会条件存在差异对老年人的文化需求认识不同,致使文化养老状况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地区和社区由于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老年文化活动普遍滞后或者干脆没有开展,老年人的精神关爱呈现空白,无法得到满足。 2、老年文化供给与需求存在差距 分别为量上的差距和质的差距。前者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养老资源并不丰厚很多城市开展的文化养老覆盖面很窄。后者主要是由于目前大多数地区开展的文化养老主要限于文体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的寂寞和忧愁,而对于老年人一些深层次的需求,如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疏导咨询或专业的心理治疗。 3、对政府开展的文化养老活动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监督管理制度 多数地方相对重视物质保障这一硬性指标,但对老年文化需求重视不够。在多数地区都缺乏对文化养老模式的激励与考评机制,没有完善的服务标准监督办法和奖罚措施。 4、从事文化养老工作的专业人才缺乏。 “文化养老”平台没有很好整合,作用发挥不大,现阶段文化养老仅依靠县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体协。另外关于老年文化需求这块内容缺少专业化的调查反馈问卷,老年人的反馈意见没有专人去收集整理,使得无法准确掌握老年人的文化需求结构,这些因素都阻碍了文化养老水平的提升。 今年8月2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针对部署推进养老服务等重大工程建设,会议提出“今明两年紧抓建设健康服务体系、养老设施,特别是公众健身服务中心”这无疑拓展了养老的涵义,关注到更大的老年群体,也关注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针对目前广场舞的盛行,中国大学老年研究所所长指出“随着中国老年人越来越健康,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过去狭义上的养老和医疗护理等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全部要求。” 除此之外,针对“文化养老”现状,报纸、电视、网络中专家们提了许多富有建设性意见与对策,在这里我提取罗列以下几点个人觉得有建设性的意见。 二、加强“文化养老”工作建设若干意见 1、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文化养老”的责任感 作为离退休管理工作部门,要切实把“文化养老”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搞好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营造“文化养老”的浓厚氛围。要不断提升离退休工作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同志的精神文化需求。 2、创新内容形式,提高“文化养老”的实际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老同志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生活品位在逐步提高,需求呈现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适应老同志的新需求,改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多媒体、高科技等多种手段,组织学习教育、开展文体活动,不断增强时代感,引领、满足老同志更高品味、更高质量的文化追求。针对离退休职工诉求差异,要充分意识到老同志需求多元化、差异化问题,改变以往集中的、大型的、固定的活动模式,多利用发挥各类老年团体、协会及“兴趣小组”的辐射组织功能,突出个性化、多元化。要围绕“文化养老”,切实加强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文化养老”的新途径、新办法,并形成良好的“文化养老”运行机制。 3、加大资金投入,奠定“文化养老”的基础 要进一步加强老年活动室等活动场所的建设,及时更新设备设施,不断改善设施条件,为老同志们创造更加舒适的活动环境。要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为“文化养老”提供有效载体,在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的同时,有计划地组织老同志赴外地参观学习、健康疗养,使更多的离退休人员“走出来、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 4、加强学习培训,提供“文化养老”组织保障 “文化养老”能否健康发展,富有成效,既需要充分发挥老同志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乐在其中,更需要培育一支过硬的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为“文化养老”提供组织保障。作为离退休管理工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定期组织开展离退休工作方针政策和业务技能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掌握政策、运用政策、搞好服务的素质和能力。作为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要注重加强自身的学习,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不断深化服务内涵,真正实现为离退休职工“文化养老”服务的“零距离”。 “文化养老”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特点。推动“文化养老”,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加强“文化养老”工程建设,把“文化养老”措施落实到实处。这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关闭] [打印] |